抗凝血酶,英文简写AT,是人体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包括抗凝血酶I、抗凝血酶II、抗凝血酶III、和抗凝血酶IV。抗凝血酶偏低代表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抗凝血酶而定。如抗凝血酶III偏低可引起血液抗凝作用减弱,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妊娠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需要服用营养药物修复调理。
一、抗凝血酶的临床意义:
1、抗凝血酶首先能够灭活人体的10因子和2因子,并且抗凝血酶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75%以上。
2、其次抗凝血酶主要由人体的肝脏和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除能够灭活10因子和2因子以外,还能够灭活就9因子、11因子和12因子。
3、再次抗凝血酶和肝素结合以后,抗凝血酶的结构变化、活性中心暴露会有更强的抗凝作用。只有人体的抗凝血酶正常发挥作用,人体的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才能够互相配合,既保持血流的通畅也可避免血栓和出血的情况。所以抗凝血酶是人体最主要的抗凝物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
二、抗凝血酶的种类:
1、抗凝血酶I在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后,使之附着于新形成的纤维蛋白上。
2、抗凝血酶II是一种血浆中的辅助因子,配合肝素共同作用,干扰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3、抗凝血酶IV是一种在凝血过程中和之后,短暂时间内被激活的一种抗凝血酶。
4、而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III,是一种天然抗凝蛋白,其控制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是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可以对疾病进行监测,病态分析、判断预后以及指导肝素和其他药物治疗。
-
-
抗凝血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抗凝血酶高,一般是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心脏瓣膜病等原因造成,需针对病因进行处理。1、脂肪肝:患者肝脏内的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容易导致抗凝血酶升高,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 详细»
-
-
什么是tt凝血酶时间
它是临床比较常用的一个指标,是属于凝血功能中一个指标,一般是指,在受检者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原,测定纤维蛋白丝出现的时间。一般来说正常人凝血酶时间在16~18秒,如果患者凝血酶时间超过正常值三秒以... 详细»
-
-
凝血酶时间低意味什么
凝血酶时间是指的在血浆当中加入了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临床上出现了凝血酶时间低的时候,有可能链于血液当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者是血液呈酸性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对于疾病的诊断... 详细»
-
-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危害
凝血也就是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无法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人体中生理止血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凝血的实质就是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需要凝血系统、血小... 详细»
-
-
凝血酶时间低有什么影响
凝血酶时间低表示凝血功能可能降低,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凝血酶时间低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或者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凝血酶时间是将标准化的凝血酶原加入血浆中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时会有起伏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