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息肉是结肠息肉中常见的一种,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其癌变几率是很高的。乙状结肠息肉位于盆腔,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在第3骶椎前方,正中线左侧,止于直肠上端。按照其病理学特征分为新生物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等。大多数乙状结肠息肉患者无自觉症状。
乙状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表现
1、患者会出现肠道刺激的症状,并且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
2、患病后患者可导致便后出鲜血和暗红色血液现状,或便潜血阳性、长期便血、出现贫血,出血量大会出现眩晕、休克、盗汗等症状。甚至有的还可以出现息肉脱出的症状。
3、若息肉较大则引起肠梗阻以及肠套叠,会出现腹胀、腹痛难忍、便秘等症状。
乙状结肠息肉的预后
乙状结肠息肉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手术切除,防止其癌变。而一旦乙状结肠息肉发生癌变时,也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特征,例如腹痛,便血等。患者需要多注意,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处理。平时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预防乙状结肠息肉的发生或者发展。
-
乙状结肠息肉0.8严重吗
乙状结肠息肉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乙状结肠息肉位于盆腔,起于降结肠下端,向下在第3骶椎前方,正中线左侧,止于直肠上端。那么,乙状... 详细»
-
慢性乙状结肠炎的症状
慢性乙状结肠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慢性乙状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疾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饮食不当、细菌感染等有关系,患者会出现有腹痛... 详细»
-
什么是乙状结肠
人体的消化系统主要分为消化道,消化腺,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而结肠又是小肠的器官之一。乙状结肠又是结肠的一部分,它具体是什么呢?在人体肠道内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