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殿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扑热息痛又被称为退热净、索密痛、对乙酰氨基酚等等,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扑热息痛可以溶于乙醇、热水和丙酮,不带有气味,味道偏苦。作为一种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的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效果较弱,一般不具备抗炎和抗风湿的效果。
扑热息痛怎么吃
扑热息痛可以选择性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对前列腺素合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外周血管扩张出汗从而起到解热的作用。扑热息痛适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的疼痛,比如感冒引起的头痛或发热以及痛经、关节痛、神经痛等情况。通常情况下,扑热息痛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成年人每日应该服用3至4次,疗程不超过三天。在服用扑热息痛的过程中,服药者应该尽量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除此之外,扑热息痛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合用,因为药物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反应影响疗效。
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
1、长期或过量服用扑热息痛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坏死,从而对肝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过量服用扑热息痛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从而造成肾细胞坏死损伤肾脏。
3、儿童过量服用扑热息痛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导致大脑损害或神经功能减退。
-
扑热息痛一次吃几粒
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又叫非甾体抗炎药,其解热效果跟阿司匹林相似,但镇痛效果比较弱,没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治疗感冒、牙疼等病,可短时间内使体温下降,适当缓解疼痛... 详细»
-
扑热息痛多久吃一次
扑热息痛的学名是对乙酰氨基酚 ,在外观上呈白色结晶粉末状,不带有气味,可溶于热水。扑热息痛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成分,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 详细»
-
扑热息痛间隔多久吃一次
扑热息痛即对乙酰氨基酚,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对乙酰氨基酚为白色药片或者胶囊,有着不同的剂型。而不同的人群,服用药物的剂量也会有所差异,若患者有持续发热或疼痛的现象,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