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病是指小儿的慢性营养不良疾病。常发生于儿童身上,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有:形体瘦弱、面目发黄、毛发干枯、头大颈细、腹胀肚大、大便不调、体质弱为特征。疳证、麻疹、惊风与天花在古代并称为儿科常见的四大症状。疳病的主要原因有:
1.婴幼儿喂养不当。以往多是由于对小儿的喂养不足,营养不良使脾胃虚损而生疳积,但是现在的婴幼儿往往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家长们缺乏婴幼儿的喂养知识,经常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胃运化的负担,使得食物滞积中焦,婴幼儿食欲下降而最终导致营养缺乏。
2.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或是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脾胃受损则不能给肌肉以营养物质的供应,所以小儿一般形体瘦弱。
3. 胎儿先天不足。肾阴肾阳为先天之本,为一身之根本,肾阴肾阳不足,则胎儿抗病能力差,肾气的不足也会影响肾阴肾阳的不足。孕妇的体质也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孕妇怀孕期间食用肥甘厚味、高脂、高热量食物过多,则体内湿热较重。建议孕妇孕期饮食宜清淡、多样化,可有效去除胎毒。
5.胎儿后天失养。胎儿产后护理不当也是造成疳病的重要原因。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本为正常现象,但若黄疸迟迟不消褪,则要立马就医,以免湿热内蕴。导致湿热蕴于脾胃,而造成食欲下降。
新生儿本来抵抗力较低,建议在孕期,哺乳期时候,不论是孕妇还是婴儿都应该加强护理。适当的学习一些婴幼儿和产妇护理知识,提早预防。
-
-
疳病的症状
疳病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其他疾病导致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气液耗伤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一经发现,应该迅速救治,多数预后良好,若病程时间较长,身体损伤过大,一般预后不佳。 详细»
-
-
带下病病因
带下是中国古代的妇科疾病称谓。在传统中医中,人们认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形状像腰带,低于带脉的任何东西都称为带下,妇科疾病统称为带下,细菌、霉菌、滴虫感染或子宫糜烂、子宫内膜炎,放置宫内节育器,宫颈癌等... 详细»
-
-
白塞氏病的病因
白塞氏病就是俗称的白塞病,其正规医学用名为贝赫切特综合征。这种疾病的病变范围较广,可以对全身多种内脏器官,多个组织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才可以稳定病情,否则可能会造无可挽回的后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