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是由于外伤或创伤导致筋膜室压力升高引起的,导致毛细血管和微循环灌注压力降低,导致筋膜内神经、肌肉缺血和代谢产物沉积。直到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肢体的功能损伤就会发生,严重的人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小腿、前臂掌侧,创伤骨折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原因,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的症状以及坏疽,需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休克、肾功能不全的问题。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
1、近缺血性肌挛缩:在缺血早期,不能及时治疗恢复供血,或仅少量肌肉坏死,但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短时间内局部缺血,恢复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广泛的,长期的完全缺血,大量的肌肉坏死,通常需要截肢。如果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它也会导致休克、心率和急性肾衰竭。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保守方法治疗早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适应证: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皮肤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无牵引痛,Whiteside穿刺引起筋膜间隙的压力不高于30mmHg。采用制动器,抬高患肢,严密观察7~10天,就可以逐渐治愈,没有后遗症。
2、手术治疗
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如手术方法正确,减压彻底,术后处理得当,患者就能顺利康复。
-
-
骨筋膜综合征的危害
骨筋膜室综合征属于较严重的临床情况,人的四肢中间分隔,不是一个整体,里边比较硬的肌间隔,被分成3-4个不同的间室,呈圆柱形的柱体,中间会有一些分隔。分隔相对比较硬,在剧烈运动、外伤,或者是骨折造成出血... 详细»
-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在因为急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病变,骨筋膜室综合征也称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这种病症... 详细»
-
-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病因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病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引起血供比较差,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这也比较容易导致肌肉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肢体的缺血性坏死。初期多表现为... 详细»
-
-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相对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很容易导致肌肉等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肢体的缺血性坏死。一般的筋膜间室综合征,不分急性还是慢性,只要出现就应该立即手术切开减压... 详细»
-
-
什么是骨筋膜室综合征5p征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隔和深筋膜组成,而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筋膜室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早期症状,也被称为急性筋膜室综合征。症状多见于前臂掌骨和小腿。引起该病的原因是骨筋膜腔体积迅速减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