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现在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多,很多的癌症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发现癌症后应该第一时间就诊,通过合理的治疗降低癌症带来的风险,才能避免癌症恶化对健康造成威胁。在癌症找上门来时,还需要马上进行身体检查,了解癌症的严重程度。那么,癌症来临时是否就要做血常规呢?
通常血常规不能诊断癌症,癌症患者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血常规异常,比如癌症晚期血液系统可能产生指标异常,也可能因为癌症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导致。但是大多数癌症的早期血常规并不会体现什么异常。但是血癌除外,往往可能早期就有血常规项目的异常变化,例如白细胞异常的升高,高出正常值很多倍,或者异常的降低,或者不明原因的贫血,所以出现血常规异常变化的时候也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检查血常,哪些指标异常提示有患癌风险呢?
1、血小板
出现癌症后,应该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是否正常。血小板是细胞成分的一种,能够帮助止血,保持毛细血管的完整,受伤流血的时候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发挥凝血因子的功能来止血,防止血液流失,伤口愈合速度慢等现象。
出现癌症后,患者可能会有血小板数量下降的情况,血小板不足时可能会加重出血倾向。另外,血小板数量过多容易形成血栓,同样会导致癌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患癌之后应该进行血常规检查。
2、红细胞
血常规检查涉及到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能够反映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红细胞能够运输身体的氧气,维持酸碱平衡。如果出现了癌症,癌细胞对红细胞造成伤害,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生成数量减少,抵抗力降低。身体各种不良症状就会出现,常见的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有关,因此患癌之后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3、白细胞
出现癌症后需要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需要了解白细胞的数量是否合理。白细胞能够发挥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力,对身体侵入的细菌有杀灭的作用,还能清除癌变的细胞。白细胞数量降低,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身体很容易受到癌细胞的损伤而引发不良症状。因此,癌症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数量是否正常,如果有白细胞升高的表现,意味着身体有感染的征兆。
-
-
血常规检乙肝
血常规是不能检查出乙肝的,一部分乙肝患者的血常规也是正常的。目前,检查乙肝一般首先做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做肝功能和乙肝DNA等检查的。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是乙肝... 详细»
-
-
血常规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的血常规表现主要是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细菌感染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的但中性粒细胞会升高。对于细菌感染患者最主要的是抗感染治疗,一部分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短期内积极... 详细»
-
-
血常规检查什么
疾病患者几乎每个病人都需要检查。血常规的三分类的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可以判断炎症的严重的程度和性质、是否贫血、有无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等。 详细»
-
-
地塞米松对血常规影响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大量的糖皮激素在临床上长期应用,可以引起白细胞升高,但是患者并无发热,心率增快等感染症状。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衰老的白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