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是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特征性中毒、相对脉缓、持续高热为临床症状,白细胞减少、玫瑰疹、脾肿大等为主要特征,肠穿孔、肠出血为主要临床并发症。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伤寒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副伤寒,分别由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其在预防、治疗、诊断、临床表现等方面与伤寒相同。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典型的伤寒临床症状分为4期,病程时长约4周:
1、初期: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发热前可有少寒战、畏寒、退热时出汗不显著的特点。咽痛与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等是该期常伴有的症状,发病时多缓慢,体温呈阶梯形上升趋势,病情逐渐加重,相当于病程第一周,体温在发病的五到七天内达39~40℃。
2、极期:有,如病程的第六天开始出现脾肿大、病程的七到十三天出现皮疹、出现相对缓脉或重脉的循环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较前更为明显、高热、高热持续不退等。相当于病程第二到三周,可由伤寒的典型表现协助诊断。
3、缓解期: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脾肿开始回缩,腹胀逐渐消失,食欲逐渐好转,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相当于病程的三到四周。在缓解期需特别提高警惕是在本期内有发生肠穿孔或肠出血的危险。
4、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相当于病程第四周。
-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而引起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发热伴皮疹、会出现表情淡漠、相对缓慢、会有肝脾肿大和白细胞的减少。对于伤寒患者主要的治疗是抗感染治疗,可以选择喹诺酮类的... 详细»
-
伤寒与副伤寒的保健
患上伤寒或者副伤寒之后,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保健,如做好饮食保健,防治病从口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隔离,减少传染的可能性。只有做好保健工作,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伤寒与副伤寒给人... 详细»
-
甲型副伤寒诊断方法
伤寒热(typhoid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 详细»
-
甲型副伤寒的症状
副伤寒在临床上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而甲型副伤寒主要发生于成人感染,可以引起多处肠道病变。一般甲型副伤寒潜伏期比较短,病程也比较短,平均病程在8到10天左右,临床症状以腹部症状为主... 详细»
-
伤寒与斑疹伤寒的区别
伤寒和斑疹伤寒属于不同的两种疾病,因为其临床表现比较相似,都会导致患者持续发热或者皮肤出现红疹。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它们两者存在许多区别,仔细判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么,伤寒和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