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利军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感染科
登革热是由蚊子作为媒介传播的病毒,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会出现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等情况,临床表现情况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等蚊子盛行的地方流行。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1、登革热的潜伏期约为3~14天左右,发病突然,体温可达39度以上,持续2~7日左右,部分病例会有反复发热升高体温的现象。
2、发病2~5日会出现掌心和腹部皮疹,稍有刺痒,一般1~3日后会消退。
3、出血在发病5~8日左右,表现为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出血,可是血尿、阴道出血也可是胃肠道出血的情况。
4、全身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少数出现脾大现象。个别病例出现黄疸。患者身体虚弱无力,完全恢复需要数周以上。
如何预防登革热病毒
1、要从感染源入手,隔离感染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蚊子滋生的地方进行清理,以防蚊灭蚊为根本措施,改善当地的卫生环境。
3、提高人群的抵抗力,多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质,补充营养。病情流行期间,对于易感人群涂布昆虫驱避剂。
-
-
登革热怎么预防
登革热是一种登革病毒经蚊子媒介传播所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因为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所以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每年的五至十一月份,七至九月份为高峰。如果是在新流行区,人群通常很容易受到感染,但发病... 详细»
-
-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是由登革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进行病毒传播,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起病急骤,常出现头痛高热现象,且人体肌肉和骨关节会伴有剧烈酸痛感。登革... 详细»
-
-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的是登革热病毒,其潜伏期通常是5~7天。登革热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每年的五至十一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在新流行区,人群大部分都极易被感染,发病以成人为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