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揪心!小小红肿险丢腿,红会医院“保肢天团” 力挽狂澜
"真的非常感谢红会医院的医生,以为腿都要截掉了,没想到我还能重新站起来。"70多岁的韩阿叔感慨道。这位来自武汉的退休干部,一个月前左脚出现一小块红肿,因糖尿病引发足部感染,急剧恶化至整个小腿,其他医院建议立即截肢。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和家人慕名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与整形康复科寻求帮助,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保肢。
-
-
“终极武器”出手,顽固性疼痛患者“术”到病除
超声介入周围神经短时程电刺激器植入术被称为治疗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武器”,在它的帮助下,73岁的甘叔(化名)从带状疱疹的巨痛中“解脱”出来。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马超教授、伍少玲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这一新技术,为广大顽固性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
“疼了三年,终于睡了个好觉!”——揭秘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DSA定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
“带状疱疹痊愈了,但剧痛仍然持续折磨我!”被疼痛折磨了3年的张阿叔终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案。专科主任马超教授、副主任伍少玲教授带领团队为张阿叔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定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疼痛明显缓解,张阿叔终于睡了个好觉。
-
-
“歪脖子”可治啦!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可治愈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患者刘先生被颈部不自主偏斜折磨了一个多月,一度要用手扶着头才能正看路行走的他日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了解决方案: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伍少玲教授团队为刘先生进行了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药到病除”,刘先生的头颈部终于改“斜”归“正”,回归了正常生活。伍少玲教授介绍,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病,科学、精准评估及准确定位下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首选方案。
-
-
运动损伤怎么办?医生教你“避坑”!
近期,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康复医学科接诊了多名运动损伤患者,其中王先生因打篮球时不慎扭伤踝关节,导致踝关节肿痛、无法正常行走。经该院康复医学科采用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系列治疗后,王先生逐渐恢复,最终成功重返球场。
-
-
眩晕如何实现便民就诊?——首届前庭医学新进展研讨会在穗召开
来自广州的33岁阿龙平时爱打羽毛球,某天如常运动后却在回家途中感觉不适。他本以为休息下就好,不料卧床一小时后突发呕吐,而且头一晃动还会感觉更晕。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阿龙被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眩晕和呕吐都是由这一疾病引起的。相信对此摸不着头脑的不止阿龙一人,眩晕是怎么回事?前庭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出问题?
-
-
膝骨关节炎如何实现居家有效康复,小程序运动处方在此!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由于关节退行性变,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关节周围增生,引起疼痛。而周围肌肉无力、不平衡增加关节的负担和压力是导致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
-
世界镇痛日 | 病痛在头上,病因在颈椎——“低头族”易患的颈源性头痛怎么治?
长时间的紧张工作让软件工程师林先生出现了颈痛、头痛和失眠,逐渐连往常常口服的止痛药都无法缓解症状。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林先生被诊断为颈源性头痛,并接受了超声介入第2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为林先生开展治疗的伍少玲教授指出,超声介入神经阻滞可精确地阻断与疼痛相关神经,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在急性疼痛缓解后,加强颈后肌群的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关键。
-
-
【免费临床】招募活动性肩袖肌腱病患者 司库奇尤单抗(IL-17A) III期临床试验招募中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表现为逐渐出现疼痛、无力、肩功能退化和活动度受损等,对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娱乐活动、工作和活动)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治疗手段有限,缺乏有效的快速缓解疼痛并恢复功能的治疗。司库奇尤单抗,是一种高亲和力、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司库奇尤单抗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包括欧盟(EU)/欧洲经济区(EEA)以及美国
-
-
孩子总把“哥哥”说成“的的”,“飞机”说成“杯机”,是不是“大舌头”?
你家小朋友是否也会这样讲话:“哥哥”说成“的的”,“飞机”说成“杯机”,,“棒棒糖”说成“坝坝达”,“小老虎”说成“角脑五”,“大狮子”说成“大西几”……如果是刚开口学说话的宝宝这么讲话,很多家长可能还会觉得很可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孩子还是不能把某些字音说准。因为说话要用到嘴巴,这时候家长们就会担心是不是嘴巴或者舌头出了问题?孩子会不会是“大舌头”呢?
-
-
孩子记忆力好却成绩差、沟通少,可能是患上了高功能孤独症
9岁的轩轩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暑假的一天,轩轩爸爸带着他“一腔怒火”地走进了医生办公室,倒豆子似的的向医生说“医生,我家孩子的智商有110分,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好,圆周率可以背诵至后面五六十位…但是他现在成绩越来越差,半天写一句作文还牛头不对马嘴。上课老是走神,也不喜欢和别人玩…我现在经常忍不住想揍他…”。
-
-
难入睡、易惊醒,专家用“科技+氧气”解读安稳睡眠的秘密
睡眠是身体用来恢复能量和修复损伤的重要时机,不少睡眠障碍患者深受难入睡、易惊醒等睡眠障碍的困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伍少玲教授指出,“脑电反射”和“高压氧”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大脑“找回正确节奏、促进氧利用”,对睡眠障碍形成显著改善。
-
-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风?头皮发麻是中风前兆吗?喝酒和开窗户睡觉会中风吗?
中风病也称脑血管病、脑卒中。症状有口角歪斜、单侧肢体乏力或者暂时语言缺失。近年来中风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发病年龄有的在16岁左右,而导致发病原因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熬夜、吸烟、饮酒,另外还可能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脉管炎、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肥胖等疾病有关。
-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牵头完成首个ICF中国国家标准
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2年第13号文件发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为第一牵头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标准《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GB/T41843-2022)获批发布。该标准也是世卫组织2001年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之后,由中国专家完成的第一个中国国家标准。
-
-
一针下去,鼠标手的“麻木”消失了!
做家务、提重物、上下搬运……长期操劳的中老年朋友们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手部麻木无力,夜间痛醒,甩手、按摩手部后虽有缓解,但反反复复,无法根除。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腕管综合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手部肌肉萎缩。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运用“神经水分离术”成功治愈一位受困于“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手部麻痛症状得到根本性缓解。该院目前治愈此类患者近百例,该技术已在该院康复医学科临床中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
-
孩子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医生解答来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国内外新冠疫情仍未完全控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3-12岁儿童的新冠疫苗接种已全面展开,且多数地区的儿童已经完成了第二针的接种。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是否能够正常接种新冠疫苗呢?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简单分析及接种建议,让各位家长有所了解。
-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教你3个方法,轻松提高孩子专注力
很多家长都在烦恼,自己家的孩子太好动了,总是贪玩,一刻不能安静坐下来,吃个饭都要绕着跑,这注意力太差了,以后学习可怎么办呀?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注意力,都希望能达到更好水平。
-
-
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当心是抽动症!
有些孩子频繁眨眼、耸肩、噘嘴,喉间时不时发出“咳咳”的清喉音,面对孩子这些很没礼貌的“小动作”,家长各种训斥,但他们仍是屡教不改,甚至越提醒,情况越糟糕。医生提醒:当孩子频繁出现上述“小动作”时,家长不妨留个心眼,也许,您还真冤枉孩子了,此刻他正受抽动症的困扰呢!
-
-
宝宝“惊跳”只是被吓到?有这情况要警惕!
已经7个多月大的小希,自出生以来,发育就比同龄小孩要慢一些,一开始妈妈也没太在意,但这十多天,小希似乎更易被“惊吓”到了,出现“惊跳”的现象更频繁了,虽然身边不少亲朋也说过小孩都是比较容易受“惊吓”的,但看她这种“惊跳”越来越频繁
-
-
孩子怎么突然变“小结巴”?这些原因不可忽视,及时纠正很重要
结巴,医学上称之为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也是一种复杂且多重的言语障碍,表现为音节重复、拖长、卡壳等,有些还可伴有眨眼、清嗓、面肌搐动等附加动作与行为,甚至因口吃而出现羞耻、内疚、恐惧、焦虑等社交异常心理。